三年消失75个品牌,谁能“渡劫”成功?

时间:2023-05-17 10:18   编辑:北成科技

 中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,但被淘汰的汽车品牌却越来越多。

 “过去三年,已经有75个品牌倒下。”近日,在2023长安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,预计3-5年后,或将还有60%-70%的品牌会面临关停并转。

2022年,中国汽车市场遭遇多重打击,尽管全年销量实现了2.1%的正向增长,但具体到乘用车市场,除了少数品牌的狂欢之外,多数品牌都仍在“渡劫”, 业绩差距正在持续拉大。

这一年,销量同比跌幅超过50%的汽车品牌超过20家;全年销量不足500辆的品牌多达49个;年销量不足10000辆的国产汽车品牌接近30个...

在这其中,不少品牌已处于停工停产、破产边缘,仅靠部分库存车勉强支撑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能源市场洗牌的可能。

“可以预料的是,未来的竞争,仍然将会非常激烈。”在朱华荣看来,倒下的品牌会留出更多市场空间,让活着的品牌发展更有余地。

马太效应加剧

随着国家补贴退坡与取消,缺乏产品竞争力的车企或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乃至快速出清。而技术领先、产品竞争力强、定位清晰的企业有望享受长期行业高增长红利,马太效应趋于显著。 朱华荣认为,一线品牌,由于其规模效应,只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,仍然具备机会和优势。特别是一线中国品牌,本身已在质量、服务等领域,具备了和合资品牌相抗衡的实力,在新能源、智能化等新技术领域,也已处于了行业前列,再加之灵活的治理模式、对中国市场的精准认知、快速的产品变现能力,在本轮竞争中将有望达到新高度。而二线品牌,由于规模受限、无持续经济支撑,转型将面临巨大挑战,绝大部分面临关停并转。 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市场现存147个汽车品牌,新推出车型197款,其中新能源116款,占比58.9%;在售新能源372款,平均月销1163辆。“这显然是不符合产业规律的,如果按当前市场容量、单车型月销过万进行测算,100款车型就将饱和。”朱华荣表示,而新能源车型月销量不上万很难盈利。

“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,蛋糕也越来越大,相关车企能够达到10万辆甚至更多的销量,就有可能盈利。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特斯拉就是在全球销量超过40万辆后开始盈利的。“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,关键是,在中国甚至全球市场,把产品做好,提升销量,就可能盈利。” 但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马太效应加剧,特斯拉多次降价,再次给竞争局面添了一把火。有专家认为,在特斯拉继续降价的带领下,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,价格战或许不可避免,淘汰赛或将再次加速。 跟,造车新势力和新能源品牌以目前的造车成本和盈利能力,难言坚持多久;不跟,其它新能源汽车品牌,尤其弱势品牌,本就狭小的市场生存空间或将被进一步蚕食。

弯道超车易翻

“中国汽车市场3500万-4000万年销量只是时间问题”,朱华荣表示,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60%。他进一步强调,新能源将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突破口。 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,朱华荣指出,不要说弯道超车,弯道超车容易翻车,要换道超车。 此前有媒体指出,虽然新能源汽车冠以“新”字,但在基础研发、核心技术上精耕细作、创新突破、久久为功的硬道理是颠扑不破的。跨界公司梦想着“弯道超车”无可厚非,但也要谨防中途“翻车”。 比如长安汽车基于“换道超车”的理念,对PHEV(插电混动)和REV(增程电动)全力且全面推进,除深蓝品牌聚焦REV增程电动,还将“V标”、UNI系及欧尚打造“智电iDD”的技术标签。

新能源并非一劳永逸。早在2015年,朱华荣就曾说过,中国汽车产业跟国外汽车有上百年的差距,不要想着弯道超车,否则一定会翻车。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搞研发,缩小差距。正是凭着这种敬畏与理念,长安汽车近年来转型成效显著。

2022年,长安汽车集团销量234.6万辆,同比增加1.98%。其中,长安自主品牌销量187.46万辆,同比增加6.83%;自主乘用车销量139.04万辆,同比增加15.46%;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6.98万辆,同比增加48.83%;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27.12万辆,同比增加150.06%。

而与长安汽车相反的是,此前轰轰烈烈喊着“市值超过宝马、丰田、法拉利”、“年底造出飞行汽车”、“研究3个月,押上人生全部”、“碾压特斯拉”的新玩家们,一个个故事让人血脉贲张,最终大多数都是开局轰轰烈烈,结尾凄凄惨惨。

- 热点新闻

Copyright © 2006-2023 Www.Bc966.Com 北成科技 版权所有

闽ICP备09006380号-1